自從大台北捷運通車後,逐捷運而居就已成北部人購屋的顯學,人們選擇在捷運周遭買房除了本身的投資效益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捷運本身的「便利性」。
在國人的買房觀念裡,周遭要有捷運通常都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有時反客為主的當成最高指導原則,主為了在捷運周遭買房反而忽略的其他應有的條件,像是生活機能與舒適度等等,撇開投資的角度,畢竟房子還是得住的舒服才算是真的好房吧。
而許多人會把國內的觀念直接套用在國外其他城市裡,認為其他國家也是會在捷運附近選擇居住地,但其實不然,最主要的還是一開始所講的「便利性」。在英國生活過幾年,就發現除了倫敦之外,其實其他城市的人們對於當地地鐵的依賴程度並不高,當地人通常以步行為主不然就是開車;而在美國洛杉磯,就更少人會選擇搭地鐵趴趴走,通常也是以開車居多,但當然這也就衍伸出洛杉磯的交通惡劣狀況。最主要的是當地人認為,搭地鐵並不是一個方便的交通工具。
相同情況在台灣也是如此,就算住在捷運周遭,有機車的人通常還是會選擇騎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最主要還是因為「便利性」,就如我現在住的地方也離捷運不遠,但我主要也都是開車。至於房價保值就更不用說了,全台北最貴的大安區也只有遠遠的一個東門站,而信義區的豪宅聚落也只有象山站一站,房價還不是一樣貴的嚇死人。
但是相反的,若是要考慮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家人,那麼捷運的重要性就會突顯出來,這時如何在眾多標榜捷運的建案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房子,就是一門學問。以下幾個重點不仿可列入購買捷運宅的參考。
1. 預算
這是也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以目前的大台北房價區間來看,越靠近市中心的房價也越高,相對的許多新北市的衛星區域則可以找到物美價廉產品。
2. 與捷運站的距離
許多標榜捷運宅的物件,距離捷運似乎都還有一段距離,更有標榜雙捷運的產品其實是在兩個捷運站的中間,分別都要步行十幾分鐘以上,而以國人的認知,步行五分鐘以內的才能真的算是離捷運近。
3. 生活機能
就如前文所說,生活機能才應該是考量的重點,總不能只選了離捷運近,而離其他地方都遠的房子吧,畢竟誰想去個便利商店都要坐捷運呢?
4. 坪數
銀行承作房屋貸款時,主要會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以及擔保物件的價值,其中包含了座落位置、房屋現況、周遭環境及屋齡等等,通常在離捷運站500公尺內的物件,因為交通及能完善,核貸時會比較容易。但還是得注意到坪數,若是在15坪以下的物件核貸條件則會較嚴謹。
5. 捷運共構
捷運共構宅通常主打「到站即到家」來吸引目光,但有些物件其實只有地上權沒有土地持分,考量未來轉手較難,銀行承做放款時會特別謹慎,放款成數通常較低,甚至有些銀行根本不願意承作這類產品,買屋前一定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