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賜的一刀一世界:看國寶級木雕大師吳榮賜如何進入木雕的世界

無論是廟宇神龕上莊嚴的佛像,還是家中客廳裡的一件裝飾品,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出現過木雕藝品的蹤跡。這門「民間工藝」似乎隨著歷史的發展,無聲無息的嵌入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並在其中佔有一席不可取代的位置。但你是否曾想過,最早的雕刻行為究竟是怎麼開始的?

考古學家曾在距今7000多年歷史的河姆渡文化遺跡中發現了裝飾用的木雕魚,這讓我們對原始社會的生活樣貌有了想像的空間:從收集粗糲的石塊作為狩獵工具、到磨製石材使其更便於在各種用途上使用,隨著人類行為的多樣化,所需用品也慢慢地增加,甚至開始有了裝飾品的出現。

然而,在時光的長河之中,木雕技術的發展越趨成熟,工匠們無不以細膩、精巧為追求的首要目標,但在這千百雙巧手之中,木雕藝品豈會只有一種樣貌?台灣的國寶級木雕師傅吳榮賜,就用他的作品寫下了答案。

大頭照

大哥的支持,開啟了他的雕佛之路

要了解吳榮賜的藝術風格,必須從他踏上雕刻之路起點開始說起。出身在貧寒的蕉農之家,吳榮賜有7個兄弟姊妹,孩子們從小幫忙務農,每天和多桑一起去採香蕉,數十斤重的香蕉要挑過整個山頭,他總是開玩笑的說:「我本來身高有一百八,攏是因為擔香蕉擔矮的。」這樣的農家生活雖然辛苦,卻也讓他們兄弟間培養出互相扶持的好感情,其中大哥更像是家中的第二個父親,照顧著年幼的弟妹們、也分擔了沉重的生活壓力。

而讓吳榮賜感激大哥的並不僅止於此。一個愛畫畫的孩子出生在農家,似乎註定了一輩子無法實現夢想的命運,只有小學畢業的他向來不曾期待自己能成就什麼大事,只是務實而安分的幫忙著家中的農事,將想成為一名畫師的想法埋藏在心中。直到有次,大哥語重心長地跟他說:「大哥是為了照顧家裡,照顧這片祖傳的土地,才選擇留在家鄉種田,你不一樣,你年紀輕,應該出去闖闖。」這樣的一番話讓他感到困惑,大字不識得幾個、連國語都說不太好的自己,就竟還能做些什麼?

直到多年後的一日,當時擔任打石工的吳榮賜夢見了一尊觀音木像,木像衣紋細緻、栩栩如真,唯獨缺少了五官。夢中的他順手撿起了刻刀,笨拙的刻起了神像的臉。夢醒後,他反覆思索著這一切,大哥當年說的話也突然明白了起來,他向家人宣布:「我想刻佛。」當然,這樣的決定受到了父親反對,得不到離開家鄉本錢的吳榮賜相當灰心,沒想到大哥卻拿出了生平的積蓄,要他明天就上台北去拜師學藝,並交代到:「學什麼都好,就是不要學壞。」就這樣,他以23歲「高齡」,踏上了木雕的起點。

一生的轉捩點

在與木雕名家潘德先生學習多年後,吳榮賜的刻佛技術已爐火純青,除了基礎的技法外,也融入了不少的個人風格在作品之中,也引起了中興大學教授——漢寶德的注意。漢寶德建議他轉往藝術方面發展,但從小沒讀過什麼書的吳榮賜哪了解什麼藝術?為此,漢寶德常常在有空的時候造訪他的工作室,並撥出許多時間來為其講解有關雕刻美學的種種觀念,而吳榮賜也漸漸開始自己選書、看書,並藉由實際創作來印證所學,也慢慢發展出了其專屬的「波紋」刻法。

後來,吳榮賜發現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只有技術厲害是絕不足夠的,因此他在45歲時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去上學」。原以為在多年的創作經歷下,他會選擇藝術相關的科系就讀,沒想到吳榮賜卻考了個中文系,因為他認為比起種種華麗的技法,作品真正的靈魂來自於創作者的內在涵養,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他對每個自己的作品都有說不完的想法和故事。

他在淡江大學的求學期間搬至淡水定居,並成立吳榮賜木雕工作室。並在淡水社區大學開設「傳統木雕」及「傳統泥塑」兩門課程,讓當地技藝打下基礎。

49BAD95E-680E-4B05-AA63-0519C4E08B2C

想到什麼就刻什麼

曾有人問及吳榮賜的創作靈感,他只是謙虛的說:「我只是想到什麼就刻什麼。」這句話說的輕巧,卻也毫無保留的揭示了他的內在力量。人們都說作品是創作者的意志延伸,而吳榮賜的作品更流露著一股難以形容的剛毅、豪邁之感,每道刻痕都鑿得堅定,絲毫沒有半點矯飾、猶豫之感,徹底體現出他本人豪爽俐落、海派的性格。

其實除了與眾不同的雕刻技法,從其所選擇的題材也不難看出他的人格特質。吳榮賜現在的作品除了佛像外,多以歷史人物為題,從《史記》到《三國演義》,都是他取材的對象,選擇的角色也多帶有行俠仗義、豪爽不羈的大將丰采,如趙子龍、關公等等,而其中岳飛那沒有血氣之勇、以一人之力屏障南宋大半江山的武聖精神,更是讓他情有獨鍾。

與其說擺脫佛具雕刻的傳統思維,不如說吳榮賜延續了從舊時流傳至今的技法,並跳脫原本一板一眼的既定形象,在其中加入了更多自己對所刻人物的想像。

刻到不能刻為止

身為國寶級的雕刻家,吳榮賜曾多次受邀參與國內外展覽,如2011年的佛光山「神刀傳奇」個展、與到紐西蘭雕刻世界最大的一體成形木雕佛像,名聲越傳越廣的他卻再也沒有早年那種自負的心態,對於自己現在的成就,他曾說過:「藝術創作永無止境,我要繼續創作,刻到不能刻為止。」在藝術界擁有如此之高的評價與地位,卻仍然抱持著那份在佛具店虛心求教的初心,這樣的執著著實令然感動、敬佩。

有人說,吳榮賜獨創的波紋刻法讓靜止不動的雕像有了時間的流動感,但其實仔細想想,他的一生不就和這樣的技法有著一樣的紋理嗎?決定了一件事情就去把它做好、刻下的每一刀都沒有後悔的餘地。大概就是這樣堅定的性格、與到老都勤勉不懈的努力,才把自己原本看似普通的一生,一刀一斧、紮紮實實地雕刻成了現今的樣貌。

By: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